为弘扬科学家精神 当好志愿者讲解员
在喜迎党的二十大召开前夕,根据中科院老科协的通知精神,得到过程工程所分会的鼓励,我报名参加了由中国科协主办,北京市科协承办的“众心向党,自立自强,党领导下的科学家”主题展览的志愿者讲解员。经过二十多天紧张培训与练习,基本达到主办方的讲解要求,较好承担了受领的讲解任务。我深深感受到,志愿者讲解主题展览的过程,就是学习和弘扬我国老一辈科学家精神的过程。有几点体会和感言与大家分享:
一、认领任务不畏难。本次主题展览。共分为六大部分,25个基本内容单元。我承担的是前言、序厅以及第一大部分的第一、第二单元的讲解内容。初步算来约7000字左右(完整版+简版),如此大的讲解词量对已年近七旬的我无疑是个很大的挑战。讲解要求全部背诵,因为只有背下来,才能自然地与展览版面相结合,与照片、实物等协调一致,做到收放自如、游刃有余。为了满足熟练的要求,我首先将讲解词全部录好音,然后滚动播放以加强记忆,即使做家务时也放着录音听。这招还真管用,在9月22日主办方让我们试讲时,我做到了完全脱稿且比较熟练。
二、查阅资料求精准。为了相对准确把握我所承担的讲解词中,那些关联的老科学家们的详细情况,如求学经历、科研背景、学术成就、国家奖励等内容,我查阅了十余位老科学家的资料(包括从民国时期到新中国建立)。“功夫不负有心人”,这样既可以依托讲解本不离其宗,又结合查阅到的人物相关资料,做到了两者的有机结合,这样我能做到心中有数,也使观众听起来内容更加丰满,情节更加生动。
三、反复练习事竟成。坚持反复的练习和试讲,是讲出水平,当好称职讲解员的关键所在。“有志者事竟成”,承接任务的这段日子,我几乎每天都在背诵讲解词的基础上,对照讲解版面上的照片、实物拍成的视频,反复练习揣摩,真正做到了熟能生巧,做到了讲解词与版面内容准确对应,无论是讲解还是聆听都会感觉自然协调了。
总之,通过这次担任志愿者讲解员的过程,真正理解到,科学家的成就是来自于科学精神的支撑,而科学精神就是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;真正体会到,“科学无国界,科学家有祖国,胸怀祖国,服务人民的伟大胸怀”;真正感受到,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征程中,中国广大科技工作者,“坚定跟党走,永远听党话”的崇高政治情怀,他们永远值得我们学习、弘扬、敬重!!!